• 报刊
  • 绘本
  • 动画
  • 科普
  • 美育
  • 非洲动物
  • 动物百科
  • 动物大迁徙
  • 动物保护
  • 生态环境
  • 视频
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标签
生活习性

生活习性

栗头丽椋鸟喜欢群居,一般集30只左右的小群。吃水果和浆果等植物性食物,也吃昆虫、甲虫、黄蜂、蚱蜢、蚂蚁。当一棵树上有许多水果时,它们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,并将吞食的种子洒落地面,促进了植物的扩散。生性活泼,叫声嘈杂,喜欢在地面跳跃移动或行走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保护级别

保护级别

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:低危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栖息环境

栖息环境

主要栖息于开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地区,常见于热带地区,主要是开阔的林地。晚上栖息在树枝间,也生活在村庄附近的芦苇丛或灌木棘丛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分布范围

分布范围

分布于东非开阔地带,包括埃塞俄比亚、肯尼亚、索马里、南苏丹、苏丹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乌干达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形态特征

形态特征

栗头丽椋鸟体长18~19厘米,嘴形直而尖,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;嘴须或存或缺如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。翅长适中,初级飞羽10枚,第1枚特短而小;尾羽短,呈平尾状,尾羽12枚。脚长而强健,前缘具盾状鳞。雌雄形态相似;幼鸟体羽具纵纹。 成鸟有黑色的头部,前胸、翅膀和尾巴极具光泽,整体有蓝色至绿色的背影。胸部蓝色,其次是白色的斑纹,下腹部是桔红色,尾下覆羽(羽毛)和翼衬白色。幼鸟的羽毛乏味,胸部下方的白色带界限不太明显。最初眼睛为棕色,然后变成灰白色、奶油色的眼睛,直到达到成年的着色。有的虹膜是白色的,有的是咖啡色的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繁殖方式

繁殖方式

栗头丽椋鸟营巢于树洞中、土崖壁洞中或裂缝洞中,将巢建在离地面3至13米的树洞内,巢用草、树叶和羽毛等内衬。繁殖季节在埃塞俄比亚持续时间为10月至次年2月,在索马里繁殖期为3月至6月。雌鸟每巢产3~5枚卵,由雌鸟单独孵化13或14天。幼鸟留巢期为23天,小鸟最初的食物是昆虫、水果和浆果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栗头丽椋鸟

栗头丽椋鸟

栗头丽椋鸟属中型鸟类,体形大小适中。成鸟有黑色的头部,前胸、翅膀和尾巴极具光泽,整体有蓝色至绿色的背影。栗头丽椋鸟嘈杂,喜欢群居。食性很广,吃水果和浆果等植物性食物,也吃昆虫。栗头丽椋鸟分布于东非开阔地带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- 京ICP备13015003号-5 - 声明:本网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- 2025.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