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报刊
  • 绘本
  • 动画
  • 科普
  • 美育
  • 非洲动物
  • 动物百科
  • 动物大迁徙
  • 动物保护
  • 生态环境
  • 视频
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标签
分布范围

分布范围

长颈鹿主要生活在非洲热带、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。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、苏丹、肯尼亚、坦桑尼亚和、博茨瓦纳、喀麦隆、中非共和国、乍得、刚果民主共和国、莫桑比克、纳米比亚、尼日尔、索马里、南非、苏丹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、乌干达、赞比亚、津巴布韦等国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形态特征

形态特征

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:雄性平均身高5.3米,雌性平均身高4.3米,雄性体重1100~1932公斤,雌性重量700~1182公斤。 长颈鹿雌雄都有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,终生不会脱掉。眼大而突出,位于头顶上,适宜远望。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。长颈鹿的长脖子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独树一帜,这样它们在非洲大草原上,就可以吃到其他动物无法吃到的高处的嫩叶与树芽。但和其它动物的颈椎骨数量一样,也是只有7块,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。 长颈鹿的蹄直径和餐盘一样大,成年长颈鹿的蹄子足以将狮子肋骨踢断。心脏有65厘米宽,肺的容量达50克,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,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,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,防止血压过高,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,是青黑色的,嘴唇薄而灵活,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剌,卷食隐藏在里层的树叶,堪与大食蚁兽的舌头相媲美。舌头上黏呼呼的口水能防止舌头在取食带刺植物时受伤。肺容量也大,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,排出废气。由于腿部过长,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,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繁殖方式

繁殖方式

长颈鹿4岁时性成熟,但雄性在7岁前很少有交配的机会,全年都可以发生交配,高峰在雨季。长颈鹿孕期14~15个月,每胎产1仔,幼仔出生时身高就达到1.8米,出生后20分钟即能站立,数小时即可奔跑,并与其他已经出生数周的小鹿毫无区别。不过出生的前两周幼鹿多数时候伏在地上静卧,受母鹿的庇护。 虽然成年长颈鹿由于个头硕大不惧敌害的侵袭,幼鹿却会遭受狮子、豹和鬣狗的攻击。长颈鹿的花纹被认为有伪装功能。只有大约25%~50%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。野生长颈鹿的寿命为20~25年,人工饲养的能活28年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生活习性

生活习性

长颈鹿生活在干旱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,群居。有时和斑马、鸵鸟、羚羊混群,日行性。嗅、听觉敏锐,性机警、胆怯,平时走路悠闲,但奔跑迅速(时速可达70千米)。长颈鹿的心脏过小,使得它不能长距离奔跑。长颈鹿的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。眼睛可以看到身后的东西,但它们很少发出声音。雄性长颈鹿比较“好战”。 长颈鹿以树叶为食,尤喜含羞草属的树叶,也能以食用其他种类的树叶为生。晨昏觅食,耐渴,在树叶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年不喝水。一头长颈鹿每天能摄入63公斤的树叶和嫩枝。长颈鹿的睡眠时间很少,一个晚上一般只睡两小时。长颈鹿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睡,尤其是在短睡阶段。由于脖子太长,长颈鹿睡觉时常常将脑袋靠在树枝上,以免脖子过于疲劳。当长颈鹿进入睡梦阶段时,也需要躺下休息,大约持续20分钟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保护级别

保护级别

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:无危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栖息环境

栖息环境

长颈鹿有9个亚种,全部栖息于非洲热带、亚热带稀树草原、灌丛、开放的合欢林地、干旱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和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种群现状

种群现状

长颈鹿共有9个亚种,分布范围相对较广,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,种群数量趋势稳定,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。但西非长颈鹿和乌干达长颈鹿2个亚种成熟个体很少,被认定为濒危物种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长颈鹿

长颈鹿

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,身高在3.4~5.3米。作为非洲特有动物之一,但是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考证,长颈鹿起源于亚洲。长颈鹿以树叶为食,尤喜含羞草属的树叶。(文字:王方颖 摄影:非洲的青山)

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- 京ICP备13015003号-5 - 声明:本网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- 2025.7